行政公告

公告日期:2022/11/3 21:16

▌前言

現今世上許多國家在享有自由民主及日常生活中大家早已覺得稀鬆平常的基本權利時,大家是否曾嘗試從教科書的內容中跳脫,靜下心來思索前人們是透過何種抗爭與努力,才成功為後來的我們帶來如此自由平等的社會呢? 在21世紀的現在,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的人民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承受著不公的對待,我們是否有能力為他們帶來改變?抑或是利用多元的管道給予其聲援或協助呢?就讓議題部帶你一起來看看近期發生的伊朗頭巾革命!了解世界議題,從今天開始!

▌事件背景

2022年9月13日,一名出身庫德族地區的22歲女性 – 艾米尼(Mahsa Amini),在與家人一同前往德黑蘭探視親戚的途中,遭到伊朗警方(指導巡邏隊(Guidance Patrol);俗稱道德警察(Gasht-e-Ershad)) 以頭巾不符伊朗宗教法律所規定的服儀穿著為由,強行將其羈押至拘留所,接受官方對外宣稱的「相關教育訓練」。

在羈押3日後的9月16日,伊朗警方聲稱艾米尼因心臟病發死亡。根據相關報導,在遭受警方羈押後數小時內,艾米尼即在昏迷狀態中被送醫。而後據目擊者聲稱,其曾目睹艾米尼在警車上被暴力毆打。據法醫報告顯示死因為嚴重創傷導致顱骨骨折。從被羈押後的離奇死亡,到事後伊朗警方的含糊說詞與伊朗民眾長年對政府的不滿,一連串種種原因招致全國人民公憤,也引發伊朗自2019年國內油價飆漲以來,首次的大規模街頭抗爭。

▌關於伊朗全國性抗爭

伊朗身為一個位處中東的國家,長年以來因為地緣、石油、宗教與政治等因素導致國內一直動盪不安,不穩定的國情也導致民生凋敝,經濟低迷與受壓迫的人權等傳聞亦不時地登上國際新聞版面,就讓我們來了解幾件伊朗近年來的全國性示威活動吧!

▼ 2009年伊朗綠色革命

2009年,伊朗的總統選舉結果以Mahmūd Ahmadinezhād成功連任,然而前總理Mir-Hossein Mousavi(2009年反對派總統候選人)認為選舉過程中具不正當手段操作,要求官方重新選舉。          

2009年6月13日清晨,伊朗民眾開始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及Mahmūd Ahmadinezhād為首領導的政府當局,要求實現自由和民主。由於在選舉期間Mir-Hossein Mousavi以綠色作為其競選顏色,因此民眾多身著綠色衣物與揮舞綠色旗幟,也因此被稱為「綠色革命」。

示威活動於德黑蘭爆發,逐漸延燒至伊朗全國。最終伊朗政府迫於民眾的反對聲浪,伊朗最高領袖Ayatollah Ali Khamenei宣布調查選舉過程,並於部分票所重新計票。然而伊朗民眾對此仍感到不滿,要求必須全部重新選舉。示威民眾和軍警的衝突也不斷擴大,據統計有36人喪生,4,000多名改革派人士被捕。

▼ 2017年伊朗示威活動

2017年12月28日,伊朗民眾因不滿伊朗當局的經濟政策,於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發起示威活動,最終規模更延燒全國。伊朗民眾的訴求亦擴大至反抗最高領袖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神權統治。

事件背景為伊朗當局為了因應伊朗在沙烏地阿拉伯及以色列之間的緊張關係,決定開發自己的導彈與核計劃開發。而在受到美國為首的國際制裁後,伊朗國內嚴重通脹、失業率上升及糧食價格上漲,最終使得伊朗政府內部嚴重的貪腐問題浮上檯面。

示威活動在部份地區擴大成暴力衝突,發生民眾襲擊警局、軍營、焚燒汽車與縱火等情事。整起事件至少21名示威者及1名軍警喪生,450名示威者被捕。

▼ 2019年伊朗示威活動

核武一直是世界上眾所皆知最敏感的話題之一,有時亦成為國際之間的談判籌碼。然而伊朗對於核技術的開發與擁核的態度使部分國家對其有所顧忌。而這份顧忌在背後也慢慢地牽動全國經濟,甚至最終與其密不可分。

2015年,伊朗曾與多國簽訂核子協議,表示願意限縮核武發展以換取鬆綁全球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然而2018年因川普單方面退出而導致談判破局,因此伊朗仍持續遭受以美國為首的石油制裁,而始終無法進入全球的金融及貿易體系,連帶造成國內經濟持續衰退。另外,伊朗長期以來腐敗的經濟管理使國內通膨不斷惡化,糧食短缺甚至供應中斷,以及國內就業率低等問題,使人民的生活長年處於困頓之中。

而自拜登上任以來,美伊數次針對核子協議重新坐上談判桌,但雙方商討至今仍未果。2019年年底,伊朗油價更是上漲200%。重振經濟在人民心裡彷彿遙遙無期,而政府嚴格的「頭巾法」早已令民眾長年不滿,艾米尼之死宛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此吹響伊朗抗爭的號角。 

▼ 2022年伊朗頭巾革命

2022年9月13日,因22歲的艾米尼遭警方以頭巾法為由將其強行羈押,3天後警方對於艾米尼的死因含糊其辭,家屬的憤怒最終亦掀起全國波瀾。隨著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全國性抗爭再度爆發。

此次示威活動主要由中上層階級推動。在過去伊朗政府經常以武力進行暴力鎮壓,而在過去的經驗裡,伊朗政府也經常以成功收尾。不過此次示威遊行與警方鎮壓等許多複雜因素涉略其中,導致情況多變,當局至今仍無法有效控制。

在伊朗全國各地的示威中,到處可見抗議女性剪下自己的頭髮、揮舞與燒毀頭巾,男性亦加入抗爭,與持電擊棒及警棍的警察對峙。群眾亦用波斯語向伊朗最高領袖Ayatollah Ali Khamenei高呼「獨裁者去死!(Death to the dictator!)」的口號及「女性、生命、自由」的訴求。

“ zan, zendegi, azadi. ”

「女性、生命、自由」

2022伊朗示威行動主要標語

這次的示威活動,民眾除了四處縱火、燒毀警車、與軍警發生衝突,甚至有殺害警方的傳聞傳出。而伊朗當局也派出重裝部隊鎮壓,對平民使用催淚瓦斯及實彈。當局也中斷網路,阻止民眾透過社群媒體向外界聯繫,散播及控訴政府暴行。而據相關報導,目前亦有數名大學教授在其個人社群媒體宣布辭職以抗議艾米尼之死、許多大學生亦宣布罷課參與抗爭,以此向警方大規模逮捕學生及強行進入校園等行為表達強烈抗議。部分社運人士甚至提議全國罷工。

根據伊朗國營電視台及國家相關媒體的最新報導,目前估計已有至少233人在示威活動中死於鎮壓,至少1900人因示威遊行被捕,至少50個城鎮及村莊加入示威活動。不過由於目前伊朗官方已不再公布死亡人數,很難推測實際的受害人數。

▌國際關注

近期集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影展獎項於一身的法國影后Juliette Binoche與 50多位法國知名演員及歌手,在Instagram的影片中錄下自己剪下頭髮的過程,以自身行動表達對伊朗政權、宗教法律及道德警察的不滿,並譴責伊朗當局的暴力鎮壓,以舉動聲援勇敢爭取自由的伊朗人民。

在國際政治方面,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辦事處(OHCHR)專員 Nada al-Nashif 對艾米尼之死表示關注,並對伊朗當局以武力鎮壓示威活動表示擔憂。歐盟歐洲對外事務部(EEAS)亦呼籲伊朗當局應尊重國內公民的基本權利。 另外美國方面,白宮亦與SpaceX討論是否繼烏克蘭之後,為伊朗提供星鏈網路服務。

▌延伸閱讀-1:道德警察是什麼?

道德警察為伊朗警察部隊的分支單位之一。其主要針對女性執法,監督女性是否遵守宗教法律所規定的服裝穿著。

不過雖然法律明文規定女性需依法穿戴伊斯蘭傳統宗教服裝,但實際上並沒有明確說明何種服裝不符服儀規定。因此導致一般民眾常常在法律的模糊地帶遊走,而時常與道德警察發生爭執及衝突。

▼ 還有哪些國家有道德警察?

  • 沙烏地阿拉伯

 即「促進美德和防止罪惡委員會」(CPVPV),亦稱Haia,在阿拉伯文中為「委員會」之意。或稱mutawa、mutaween,在阿拉伯文中為「志願者」及「迫使他人服從」之意。

在2016年4月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立法決議削減其權力前,其亦曾涉略過許多極具爭議的事件。

最著名的莫過於20年前麥加第31女子中學慘遭祝融。而道德警察由於女學生們未遵循伊斯蘭傳統服儀,不僅阻攔學生逃離火災現場,更將救援人員阻隔在外,對營救行動不斷地加以阻撓,導致15名女學生全數葬身火海,引發全國公憤。

  • 阿富汗

2021年8月,塔利班攻陷首都喀布爾一個月後,隨即宣布解散舊政府為維護女性健康、提升女性識字率與就業率而建立的婦女事務部,而以嚴格執行宗教法律的「勸善懲惡部」取而代之。該部門推行的政策雖受到國內與國際上的輿論批評,但塔利班高層仍持續鼓勵該部門限制公民自由的政策。

  • 蘇丹

1993年蘇丹成立公共秩序警察部隊,以負責宗教法律相關的執法行為。其多針對私人男女活動與不符宗教法律穿著的女性,亦時常突襲當局判定違反伊斯蘭教義的企業組織。2019年公共秩序警察部隊因軍方發動政變推翻執政30年之久的總統而解散。

然而,蘇丹於2022年8月成立新的警察部隊,蘇丹人權運動者對其表示擔憂。

  •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在各州及聯邦地區皆設有宗教執法部門於各地協助與宗教法律相關的執法行為。其部門官員可同警方進行突擊檢查,並羈押被當局認為行為不符教義的伊斯蘭教徒。在執法案例中常可見LGBTQ群體。

▌延伸閱讀-2:伊朗攀岩運動員Elnaz Rekabi 遭軟禁

現年33歲的Elnaz Rekabi 是一名伊朗的女性攀岩運動員,日前因參加10月19日在南韓舉辦的亞洲攀岩錦標賽時,未遵守教義穿戴頭巾,而被國內支持者將其舉動視為支持伊朗女性抗爭,回國後隨即受到人民熱列地歡迎。

不過,Elnaz Rekabi在受訪時則聲稱並非故意未穿戴頭巾,實屬無意。此舉讓維權人士擔心其是否遭上層施壓。而如今Elnaz Rekabi被軟禁在家,官方則對外宣稱其需要休息。

▌結語

  看完伊朗人民的抗爭,大家有什麼感想呢?

雖然很多時候對於出生在保障各種基本權利的臺灣的我們早已覺得稀鬆平常,不過希望大家能夠利用空閒的時間去了解及認知在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學習反思那些看似能輕易取得的事物其背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並學習感恩我們身邊擁有的一切。

大家看完有什麼心得與想法都歡迎大家私訊學生會粉專,給我們一些小建議或是與我們一起討論喔!

▌資料來源

  • Amnesty international
  • New York Times
  • BBC News
  • The Guardian
  • CNN
  • 中央社 CNA
  • 關鍵評論 The News Lens
  • 獨立評論
  • 公共電視
  • 風傳媒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學生會議題部 郭緯祐

近期熱門公告

搜尋網站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