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專欄|醫護人員專訪-疫情下的醫院

▌前言 本次的採訪時間為2022年初,對象為就職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的葉護理師,葉護理師待人良善、熱忱,我們才有幸能訪問成功,以下所述內容為葉護理師親身經驗。 ▌疫情前後,醫院風景大不同 疫情下的醫院,許多運作模式都與之前有很大不同,以人潮上來看,也與一般情況下相比少了許多,在門診、急診可顯著觀察到此現象,在病房,差異性就沒有這麼大,葉護理師認為這個情形對於院方營收或許是不好的,但是對於篩選掉了一些原本不必要到大醫院就診的病人來說,這個部分是不差的,因為這能使醫療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浪費。 ▌本身服務於感染科,任職16年 感染科,屬於相對高風險的單位,本身即配置有負壓隔離病房,除了近年的COVID-19外,亦會處理像是肺結核、百日咳、德國麻疹……等具感染性疾病的病人。 ▌局勢越趨複雜,除了原本職責,額外Get許多新技能 因為局勢嚴重且情況較危險,在病房中會有人數限制(控管人員進出)以及重症照顧的部分,葉護理師分享了一些很特別的經驗,她說到,因為病人是重症,所以偶爾可能會出現同時是有其他疾病在身的病患,可能需要其他像是洗腎之類的醫療行為,她原先只是一般病房的護理人員,只會自己的份內工作,此次卻透過疫情,強迫被訓練為有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技能的護理師。此外,她還說到,因為病房內是COVID-19的病人,所以他們的家人是不能在場的,要做什麼(例如:送東西、照顧病人(有的可能需要換尿布、翻身之類的)都只能透過護理師,護理師因此成為十項全能的人,不只是份內工作,還要擔起保母一職,一樣的薪水、一樣的時間、空間,卻需要多做很多以前完全不需要也不會做的事物,壓力倍增。 ▌防護衣上身,新職業傷害找上門 因為病房運作及治療對象的關係,需要做非常完整的防護措施,又因為總總限制,導致常常一進去病房就要很久才能再出來,與原先生態大不相同,在穿著厚實防護衣的情況下,又執行高負荷量的工作,造成體力嚴重透支,此外,生理需求方面,上廁所不僅不方便,還會因為進去病房一次就要待很久,滿身大汗之餘,排尿方面也有問題,需要靠補充電解質液才能穩定水分平衡,再來是從一間病房換到下間病房間,因為防護措施要全套換新並且完全消毒、洗手等動作,導致皮膚傷口越來越多(三層手套悶住汗+一直清潔刺激的結果),但也不得少做些什麼,畢竟對象是病人,攸關到生命,時刻都不能馬虎對待。 ▌與病人特別的相處之道 葉護理師分享到,有些病人很蠻橫無理,常常認為為什麼他想做什麼卻不讓他做什麼,或是被規定只能待在特定地方、在特定時間做什麼……等,絲毫無行動自由,對方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身為病人,不是被完善照顧,而是被各種拘束,而後就會出現許多暴力傾向(外在或情緒上皆有)或是有理說不清的情況,這個情況可能有許多原因,有可能跟病人本身個性有關,也有可能是跟環境有關,像是因為自己要隔離,其實跟越少人接觸越好,但反而激生了他的不安全感,才會敏感的爭鋒相對,認為自己的自由受限。然而面對這樣的情況,處理方式並不是跟他槓上、硬碰硬,而是以安撫為主才是權宜之計,想辦法讓對方顧全大體、了解自己自身狀況以及同理一下醫護人員們,委婉的告諸一些原因,或者請能使之信服者(例如醫師)來與他溝通,維持良好醫病關係才是雙贏的局面,為此溝通技巧尤其重要,葉護理師說到,像是這種情況雖然不算多但也不在少,遇到了也只能認命地妥善處理,雖然心裡可能會多少會受影響,但就是不管何時,都要找到己的出口,排解掉情緒就沒事了,而且也可以時常思考自己的初衷,會讓心情平復不少。 ▌知足才能常樂-大多數病患的貼心 與極端的案例相比,其實一般病人在進隔離病房時(剛確診時)難免徬徨、不知所措,對所有事物都會訴諸敏感情緒,但一段時間後,自己都能理性思考、能想通,並且配合醫院吩咐、治療,待滿隔離期,因為與其他不幸更重症或是去世的病患相比,自己只是隔離、治療,已足夠幸運,因此會識大體的了解局勢、分析自我,以及照顧好自己,也盡可能不造成他人更大的負擔,這是病人對醫護人員最大的溫柔。 ▌賣命工作,只因人力不足 葉護理師說到,由於施打疫苗的關係,造成同仁身體不適,又因為大家施打的時間相近(甚至相同),所以是”集體”不舒服,一個接著一個的頭痛、頭暈、發燒……,卻因為人力不夠,還是只能站上崗位,不能請假休息,全體不舒服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場景,有同事貼心的到急診室拿止痛藥,回來分給有需要的人,吃完稍微緩解後繼續一同奮鬥,真的是所謂共體時艱。 ▌結尾 相信透過這場訪問,大家對疫情下的醫院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或許因為我們學校的定位是醫藥大學,畢業後大多數的學生都會選擇相關產業進行就職,所以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仔細的訪問醫護專員,我們深信這是很特別以及很難得的經驗,在此感謝葉護理師接受我們的採訪,除了了解到了一些經驗談及背後秘辛外,或許更多的是讓人反思,反思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準備踏上醫護人員這條路,即使面對嚴重傳染病,醫護人員是一線人員,暴露在最高風險下;因對象是生命體,所以片刻都無法馬虎,要從事相關領域工作,除了需要相當大的熱忱外,還需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以及足夠堅強的心理、生理調適能力,有了這些,或許才足以負荷,任重而道遠,大家是否已做足準備。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學生會議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