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全球大爆發

Covid-19所造成的大流行,最早出現的感染個案是在2019年12月1日於武漢市發病。於2020年1月,陸續蔓延到泰國、日本、韓國等地,世界衛生組織於同年2月,將疫情的全球風險級別提升為「非常高」,同年3月,歐洲與中東已出現大量確診個案。2020年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此次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

國際醫療量能吃緊

以美國為例,在2020年7月每日確診人數高達七萬人,雖然美國的醫療保健支出(NHE/GDP 值)為全球最高,但國內基礎醫療建設不佳,以及民眾對疫情的態度輕忽,導致確診個案直升。

再以印度為例,根據統計,2018年時印度每位醫師對應的服務人口為1,320人,比世衛組織建議值高出了300人,加上極高的護病比,以及長年公共衛生觀念的缺乏、政策的影響,都是導致Covid-19在印度盛行的原因。

台灣的疫情攻防戰

2020年,行政院整合各部會資料建立「智慧型防疫系統」,建立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機制,並於同年5月疫情減緩時,指揮中心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開始大規模解封。

相關措施

國內相關措施

包括邊境管制(部分國家入境台灣時,需繳交PCR檢驗報告,且隔離14天)、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口罩全用徵用、振興三倍券、振興五倍券、手機實聯制

國際相關措施

以德國為例,德國使用其廣泛的監測系統、完善的公共衛生追蹤網絡,還有比多數國家都更多的重症監護設施;不僅如此,德國病毒學家曾說:「一個國家的公眾在感覺消息流通良好的時候,就更有可能配合政府的指引或者請求。由此可知,德國面對疫情,不單單只是醫療硬實力,「資訊的流通」對疫情的影響也很大。科學與社會相結合,防堵疫情更有效。

延伸閱讀-公共衛生師法

促成原因

衛福部自2003年SARS過後,著手推動公共衛生師立法工作,而因其定位、業務範疇、專業排他性及應考資格等問題,始終未能順利於立法院進行審議。而在Covid-19的影響之下,變相的促成了這項法條,立法院於2020年5月15日三讀通過「公共衛生師法」,建立台灣公衛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專業不專屬?!

公共衛生師法的設立,明文規定了並不限制公共衛生學系的學生才能應考,而是有修滿相關18學分的人就具應考資格。高考通過得到「證照」,而非「執照」,顧名思義不像醫事人員一樣,具有完全排他性;且雇主選擇員工時,雖然具證照可能比較吃香,但可能依其他因素選擇沒有證照的也不違法,此舉可能會造成公衛師法空有法律,卻無法實質產生最大效益。

搶走醫事人員及相關從業人員的飯碗?!

許多醫事人員擔心,公衛師法的通過過於急促,因為其規範與界限還不是很明確,可能會影響到其專業領域的範疇。比方說食品安全風險之評估可能與營養師的專業有衝突,又或者公衛護理師所負責的項目和公衛師也有衝突。但實際上,公衛師法明定,公衛師屬於非醫事人員,執行業務時不得涉及醫療行為,因此,對醫事人員的取代影響不大。

結語

到目前為止,疫情終於減緩了,小編想問問大家,你對疫情的處理過程有甚麼看法嗎?你認為哪一國防疫做的最好?公共衛生師的產生象徵著台灣公衛領域的成熟嗎?又或者是為了順應疫情匆匆促成的產物呢?歡迎來信學生會、私訊學生會粉專與我們討論喔!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