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5月疫情爆發而變成眾矢之的的萬華嗎,因為時代變遷而從早期繁盛時代的「一府二鹿三艋舺」逐漸沒落成為都市邊緣的一隅,也漸漸變成許多貧困者所選擇的落腳處,由於當時逐漸嚴峻的疫情,加上新聞媒體的報導出現的是一些無家者沒有遵守防疫規範的照片,人心惶惶之下,萬華的居民開始被貼上汙名化的標籤,大眾的譴責與異樣眼光不斷指向在萬華生活的弱勢族群,但他們真的能有選擇嗎?

面對疫情,無家者的處境

【失去工作】:靠著暫時性的零工做為微薄的收入來源的人,在疫情下,各大商業場所不能營業,清潔工無處可以掃;禁止內用後,餐廳不再需要洗碗工;廟會活動全面禁止,靠著奔波各地廟宇出陣頭的人也沒有廟會可以參加;街頭少了許多人潮,街賣的人又要如何找到客源呢?還有很多很多臨時性的工作都沒了,原本就不穩定但還可以勉強溫飽的收入來源就這樣隨著防疫規範的限制也一並被關閉了。

【資訊取得困難】:許多無家者學歷並不高,也與社會連結脫鉤,不斷不斷更新的疫情與新的規範彷彿被螢幕與社會距離所阻隔,沒有網路的管道,甚至被認為是高風險感染的族群,民眾避之惟恐不及,更使他們無法從人群和社會中獲得資訊,身處在底層的他們,平時或許連看醫生的錢都沒有,又要如何知道病毒的危險,如何知道疫情的散播嚴重程度,能不能有下一餐也無法肯定又要如何知道世界正在面臨病毒的危脅呢?

【沒有喘息的機會】:炎炎夏日時,戴著口罩通勤、外出就感到許多不便的小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趕快回到房間脫下口罩,大吸幾口飽滿的口氣,也讓臉部能多多透氣,但無家者少了「家」的保護,要如何找到地方可以讓他們暫時卸下勒了一整天的口罩,另外原本可以待的公共空間也都沒有開放,失去了可以稍作休息地方,要解決生理需求也變得格外困難,還要因為大眾恐懼,隨時被拿著高標準監視著有無違反防疫規範,被大眾眼光緊緊盯著就像沒有機會脫去的口罩一樣無時無刻束縛著。

人間處處有溫暖–萬華居民、在地店家與NGO互相合作,努力度過疫情

雖然疫情衝擊,導致無家者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幸好還有深耕萬華多年的民間團體及熱心居民互相支持與合作,像是『人生百味』與『芒草心』等社福組織共同努力的整合資源、募集物資,將這些募集的物資及防疫品變成一袋袋物資包在第一線去發放給無家者,也與一個個無家者傳遞重要的防疫資訊,並與政府協調如何處理無家者的防疫問題,解決民眾的恐懼,還有因為疫情而不能營業的「涼粉伯」也把店面借出成為堆放物資的空間,也一起參與分裝物資,可以看見,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仍有一群人願意帶著溫暖與勇氣,站在最前線。

『無家者的本質是整個都市各種弱勢狀態的匯集:老人、身心障礙者、非正式工作者、近貧者,疫情衝擊讓原本身處於社會基層本來收入就不穩定的族群往下掉落,來到街頭,其中大多年齡偏高,身有慢性病,身體免疫力不佳,同時人在缺少住所的狀態下,防疫是加倍困難,人總是需要喝水、吃飯,睡覺的時候口罩可能也會不小心脫落,而愈多人身處在這樣的高風險,對於整體防疫工作便愈不利』–擷取自人生百味粉絲專頁6/21貼文

結語

如果錢只夠溫飽一餐,你會選擇要把錢換成食物還是口罩?

小編覺得在所有批評與指責之前,可以先去了解背後原因,有時候表面的問題底下卻有著更深脈絡值得去探討,不一定要成為伸出的那雙手,但期盼能用理解化解被疫情而拉開的距離。

如果看完之後有甚麼想法也歡迎來信學生會或私訊粉專一起討論唷!

資料參考

撰文:議題部